图片来源:FF
问界新M5的活力首先来自于更年轻化、运动化的外观设计。上市之初的问界M5,平平无奇的曲线、略显简单的元素让其看上去并不显山露水;过多的镀铬装饰,尤其是多条横向镀铬饰条装饰的“大嘴”甚至让其显出不符合定位的“油腻”。但在新款车型上市后,其迎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,清爽、运功气质扑面而来。
长江对武汉人的意义无需赘述。
她携来赖以生息的水土,分隔出土地的形状,她孕育码头和船只、挑夫和商贾,海关大楼在长江边筑起,四通八达的道路由此延展,直到武汉成为今日所见的武汉。
我们偶尔抱怨江水阻隔的距离,调侃“汉口和武昌是‘异地恋’”,但也会关心江水涨落中“一家五口”的命运,坐一趟轮渡从武汉关到中华路,只为看一场江上的日落。
1900年,清人冯启均购置“利江”“来源”号蒸汽机轮船,首次开辟从汉口汉江口到武昌汉阳门的轮渡航线。直到上世纪80年代,轮渡都是武汉市民过江的主要交通方式。
90年代起,武汉交通进入桥隧时代,跨江大桥陆续建成,江底隧道、地铁一条又一条通车。“过江”不再是跨越天堑的远行,而成了通勤路上寻常的一段。
(上图)民国时期武汉长江上的轮船及小木船
(下图)今天的武汉,六座长江大桥同框
然而在倏忽而过的时代巨变里,仍有一些恒定不变的东西:
比如,轮渡的船员们每晚都要守在船上,枕着涛声入睡,好将清晨的第一班乘客送到对岸;
比如,即使有先进的导航技术“加持”,从系缆绳的水手到掌舵的船长,依然需要风浪里十年的积累和磨炼;
比如,有一群人的人生,仍与码头、轮渡和长江紧紧相系。
49岁的朱剑回想起在摇摇晃晃的航程中度过的少年时光,依然津津乐道。
“我的父母在轮渡上工作,每到假期,轮渡就像我的‘托管班’。”那时的轮渡更加狭小、拥挤,小小的舷窗,几乎没有可供休息的座位。他在摩肩接踵的乘客中穿梭,卖些糖和瓜子。
1990年,朱剑考入武汉市公用技工学校轮渡分校,1993年进入轮渡公司工作。最初,朱剑在集家嘴至高公街航线的“轮渡33号”做船舶水手,每天的工作就是系解缆绳和维持秩序。系解缆绳这个动作,每天都要重复做100多次。
入职后,朱剑尝试过水手、舵工等各种岗位,还曾梦想成为一名船长。朱剑回忆,“1995年冬天,轮渡在航行中突然飘来一阵浓雾,经验丰富的船长一边安抚乘客,鸣笛示警,通知周围船只避让,一边控制船只紧急靠岸,大家有条不紊,按令行事,最终化险为夷。”
90年代的武汉轮渡
“看了电影《雷锋》后,知道他既会开车也会修车,我也想像雷锋一样,做一个技多不压身的‘多面手’。”进入气温高达50℃、机器轰鸣的轮机室工作后,面对上千个机械零部件、10多个操作步骤,最初朱剑感到无从下手。“师傅更多的是口述,我就跟着一边看一边学。”在师傅的指导下,朱剑开始更多地接触船舶轮机理论知识、结构分类、工作原理、保修保养等,也养成了记录工作笔记的习惯。
30多年里,他记了30多本、近40万字的工作笔记。靠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断积累的经验,朱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“轮渡通”。
在2018年和2023年,朱剑分别荣获“武汉市劳动模范”“湖北省劳动模范”荣誉称号。如今,他依然担任一线轮机长,在一趟趟往返航程中,将工作经验传递给年轻一代的轮机员。
1994年,朱剑已进入轮渡公司工作时,武汉伢罗欢鑫刚刚出生。
罗欢鑫的记忆中,第一次乘坐轮渡是小学时从汉口去武昌探亲。彼时长江二桥已经建成,但轮渡仍是不少市民过江交通的选择。他还记得轮渡上放着电影,卖的扬子江酸奶。看江水在脚下奔流,满满都是新奇。
2014年,大学毕业的罗欢鑫进入武汉市轮渡公司工作。“我的大学专业是电子商务,对船舶毫无了解,一切都要从零开始。”
尽管相隔二十年,和当年的朱剑一样,罗欢鑫在船上的第一份工作也是系缆绳。
不同于已实现高度自动化的陆上轨道交通,无论船舶定位、导航技术如何更新迭代,莫测的风向、天气、水流和各类突发情况,永远考验着船员们的技术和经验。
“每位前辈工作经历不同,应对问题的处置方式也不同,我只有多学习请教,才能吸纳更多经验,形成自己的储备。”十年里,罗欢鑫已经从水手、舵工,成长为一名“90后”船长。在他看来,轮渡航程虽然不长,但每一次起航都背负着不容松懈的责任。既有赖于个人能力经验,也离不开船员之间的默契配合、各司其职,才能将一班班乘客平安送达目的地。
某种程度上,罗欢鑫并没能见证武汉轮渡真正的辉煌时代。
公共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,轮渡客流量达到巅峰,一度拥有客运航线18条、渡船48艘。跨江上班的乘客们生怕错过一趟船而迟到,码头外排起百米长队也是常事,比起今天高峰期的二号线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几十年里,船只迭代,航线调整,登船桥取代了吱呀作响的木踏板,武汉轮渡客运量却不断缩减。
同时,转变也在悄然酝酿。如果说传统的客运渡轮是属于老武汉的温情烟火气,舒适且各具特色的观光游轮则是游客们遍览风光、感受风土人情的不二选择。
2001年,武汉两江游览开始起步。2004年,武汉轮渡购置重庆“朝天门”号游轮,将其升级改造为“晴川阁”号大型豪华游轮,吃着自助餐欣赏武汉两江美景一度成为流行风尚。目前,武汉轮渡进入集团化运营,已拥有东湖号、黄鹤楼号、古琴台号等11艘观光游轮,串联起长江大桥、黄鹤楼、龟山电视塔、晴川阁等众多标志性景点。
甲板上江风吹拂,两江四岸风景收入眼底,耳边偶尔传来本地市民的乡音,江城武汉的历史与当下在这一刻凝聚成绝佳的具象。
轮渡旅游日益火爆,工作30多年的“轮渡人”朱剑坦然接受这种转变。船行江上,视野开阔,水天一色,总能让他联想到诗人李白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的快意喜悦。时移世易,两岸风光变成了现代都市和灯光秀,滚滚江水带给人的精神力量却是相通的。“武汉是因水而兴的城市,轮渡或许不再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,但它正以另一种方式,向世界展示这座城市的魅力。作为武汉的一个记忆符号,它存在的意义不会消失。”
罗欢鑫也相信,轮渡与武汉这座城市一样与长江相伴而生,也将与长江共享生生不息的未来。“我希望未来轮渡能成为一张城市名片,外地游客来到武汉,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坐上轮渡游船,欣赏两江风光。”
今年夏季汛期,武汉轮渡停航期间,朱剑和罗欢鑫的工作也并未停止。所有轮渡职工都投入沿岸巡堤,朱剑写在笔记本上的也变成了每日的水文信息和气象信息。
“我们的工作,就是和水打交道。”时代潮起,他们正与江水一同见证。
(来源江汉之声)股票融资期限
轮渡长江罗欢鑫朱剑武汉发布于:湖北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规配资平台下载_实盘杠杆app下载_实盘配资平台APP下载观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