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A股市场两大热门板块张家港期货配资,白酒股与科技股谁更具备吸引力?
作为货币自由流动、汇率盯准美元的离岸市场,港股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枢纽角色,这也决定了它在面对全球市场波动中难以独善其身,甚至更易受到外围因素冲击。若对香港股市发展史进行解构,可以发现港股作为国际化市场,其每一次的牛熊转换背后,隐藏着一场市场结构从传统到新兴的演变。
这其中最容易被人提及的则是2018年4月30日的重大历史性改革——允许“同股不同权”、未有收入的生物医药公司(18A章)赴港上市,允许中概股将香港作为第二上市地。自此新经济公司如过江之鲫涌入港股,一系列来自资金、制度等层面的长期趋势性因素,共同推动港股新经济生态的深刻变革。
去年3月港交所推出18C改革,允许未有收入、未有盈利的“专精特新”科技公司赴港上市,这是继2018年之后又一重磅改革,被市场解读为港股正在进行一场“硬科技”之变,随后一批高“含科量”的硬核科技公司陆续递交上市申请书。
可以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,且始终贯穿港交所的战略方针。港交所CEO陈翊庭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我们一直都在‘变’,顺应时代潮流,想各方参与者所想,方方面面顾虑周全,18C的推出就是为硬科技公司量身定制的。”
一批“专精特新”
涌向港交所
具体来说,18C瞄准的五大行业,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、先进硬件和软件、先进材料、新能源及节能环保,以及新食品和农业技术,可以说涵盖了目前“硬科技”含量最高的赛道。
而18C改革力度之大超出市场想象,甚至一度被市场诟病是否会因此鱼龙混杂。其针对特专科技企业豁免了营业收入、净利润、现金流等所有财务指标要求,只在预期市值、研发投入等方面设置门槛。从上市时预期市值来看,“已商业化公司”至少60亿港元,“未商业化公司”至少100亿港元。这意味着,企业在上市前需要争取更高的估值。换句话说,就是真正有潜力且被资本看好的独角兽。
6月13日,晶泰科技在港交所上市,该股成为港交所第18C章特专科技制度落地一年多来的首只上市新股。资料显示,晶泰科技是一个基于量子物理、以人工智能赋能和机器人驱动的创新型研发平台,主要为制药公司提供药物及材料科学研发解决方案及服务。
此外张家港期货配资,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(ADAS)和高阶自动驾驶(AD)解决方案供应商地平线、同样布局国产智驾芯片业务的黑芝麻智能均按照18C规则提交上市申请且目前通过聆讯,聆讯之后可以随时启动全球路演公开招股,最后挂牌上市。
今年6月24日至28日,港股出现了一周之内19家公司递表的盛况,创下了2024年以来的新纪录。尤为值得关注的是,这19家公司中有不少属于专精特新大军:半导体企业英诺赛科、光伏企业正信光电、工业机器人企业越疆科技、化学合成企业凌凯科技……
正信光电是2023年入选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;“协作机器人”全球市占率第二的越疆科技2021年被获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;凌凯科技2022年获评江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;英诺赛科股东序列中聚集了数十家投资机构,总融资额突破60亿元,早早跻身独角兽行列,其在IPO前的最后一轮融资中估值达到235亿元。
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副总裁李守宇向证券时报记者透露,集团所投资的一家从事机械人研发的企业正按18C上市规则递交上市申请书。除此之外,投资组合中的一些其他赛道科技公司也正计划赴港上市。他认为,18C的推出也为创投机构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退出渠道。
陈翊庭日前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同样表示:“现在还有更多的企业正在筹备他们的18C上市,很快就要递表,相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,会陆续看到更多硬科技公司香港上市,我个人也非常期待。”
对于18C板块的未来发展,陈翊庭无限憧憬地表示:“内地正积极发展生物科技、电动车和新材料等高科技战略性新兴产业,而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电动车产量,有三成来自在港上市公司,香港迎来了为全球投资者提供内地创新红利的机遇。我不担心没人来,我只需要把基础结构配套完善,为他们提供一个融资渠道,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。”
新经济重塑港股生态
2018年7月9日,小米成为港股上市规则修改后首家“同股不同权”架构的上市公司,这天的上市锣声格外响亮,因为港交所新打造了一个直径1.8米、200斤重的铜锣,这是香港市场生态重塑的锣声。
此后阿里巴巴回归,以及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代表百度、网易、京东、哔哩哔哩等鱼贯而来,歌礼制药、百济神州、康希诺生物等医药龙头公司的抢滩吹皱了港股这一池沉闷的湖水,一系列来自资金、制度等层面的长期趋势性因素,共同推动港股生态结构的深刻变革。
陈翊庭介绍,自2018年改革以来,新经济公司贡献了香港金融市场65%的(新股)集资额,其中通过18A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已经有65家,这不仅满足了企业的融资需求,同时也推动了整个生物科技融资生态圈的形成,加速了内地的生物科技发展和创新研发。
而在2015年至2017年,香港市场金融业IPO募资额占比59.14%,资讯科技业和医疗保健业仅占比7.82%和7.5%。
Wind统计数据显示,港交所今年上市的40家企业合计募资额179亿港元,其中医疗保健及信息技术行业多达22家,合计募资额97亿港元,占总募资额比例为54%。
实际上,全球上半年IPO活动仍在持续放缓,共有532家企业在上市,筹资517亿美元,IPO数量和筹资额同比分别下降15%和17%,但香港IPO市场依然极具竞争力。陈翊庭向记者表示:“在过去10年,香港交易所新股融资金额为2940亿美元,累计的首发募集资金领跑全球。尤其2018年以来的一系列上市制度改革,大大激发了香港市场的活力,让香港交易所成为一个备受新经济公司青睐的地方。”
在募资结构和成交活跃度新旧交替的同时,为了更能反应港股科技含量,恒生指数公司于2020年7月27日推出恒生科技指数,被外界评价为港版“纳斯达克”,追踪经筛选后最大30家于香港上市的科技企业。2023年9月25日,恒指公司又推出恒生人工智能主题指数,追踪业务涉及人工智能技术产业链的市值最高的40家香港上市公司表现,这是对科技股的一个全新定价体系。
政策护航
港交所IPO回暖
近年来,中国证监会积极推动境内企业赴港上市,去年3月颁布了《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制度管理试行办法》及相关配套规则,即境外上市备案制度。
据华泰联合投资银行部统计,备案新规以来,中国证监会共接受了181家境内企业赴港上市的备案,其中有102家通过红筹上市,79家通过H股直接上市。这79家通过H股直接上市的企业中,已有42家获得备案通知书,平均备案耗费时间约115天。
华泰联合证券投资银行业务线TMT行业部负责人、执行总经理杜长庆在港交所未来科技峰会上表示:“2024年以来备案的H股IPO,平均备案时间为113天,与2023年相比备案时间略微缩短,预计未来还会进一步缩短。”
截至7月底,港交所今年迎来40只新股,就新股发行数量而言,在全球交易所当中排名第三,正在处理的上市申请宗数106家。
IPO的回暖与港交所过去一年多以来的持续改革相关。为提升市场效率和流动性,相关改革包括启动全新新股结算平台、引入新的库存股机制,以及公布“恶劣天气不停市”安排等。
优必选首席财务官张钜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科技公司在研究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,因为有融资需要,选择在香港上市有很多好处,包括上市时间的确定性较佳,只要符合上市规则,在8—12个月内便能上市。”
张钜还建议,港股在提升流动性方面应该降低股票印花税,这会大大促进股票的交易活跃度,另外港股通需要进一步扩容,并允许内地股民参与香港IPO市场打新。
在今年中国证监会公布支持香港的5项措施中,再次提到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。为抓住机遇,港交所的多项改革仍在继续之中,包括继续与沪深交易所加强合作,尽快落实中国证监会之前推出的一系列惠港措施,持续扩展优化互联互通等。
此外,香港近年来产业政策逐渐变得更加“积极有为”,即在原有金融市场传统的上市、发债等服务业优势外,香港特区政府也积极为相关企业提供财政资助及土地、人才配套等。
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正规配资平台下载_实盘杠杆app下载_实盘配资平台APP下载观点